• 客服电话

    • 17776482911
    • 0771-2305015
    • 服务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 微信二维码

▍重要新闻专栏

▍热门排行

广西以“智”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创建时间:2025-11-07
浏览量:0

 

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 宾阳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肉猪分栏群喂系统。 扬翔集团供图

南美白对虾养殖圆池。 红树林公司供图

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中控大厅。 红树林公司供图

 

11月6日至8日,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将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国内外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农业农村建设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和智慧农业试点项目,成为本次智慧农业博览会的突出亮点。

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农业大省区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以智慧农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智慧种植:实现水稻生产全链条管理

正值丰收时节,南宁市宾阳县新圩镇1.96万亩晚稻已进入采收期,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野间来回穿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宾阳县是广西产粮大县,也是广西第二大水稻生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6万亩左右,产量位居广西前列。

近年来,宾阳县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实施农业机械化升级与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创建了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该平台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建立集全县水稻主要产区的秧苗、种植、水肥、植保、气象、土壤、农机、销售等数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数据资源体系,实现了水稻种植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动态监测与精准管控,推动水稻综合产能与效益同步提升。

在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只需操作物联管控系统,就能清晰查看各片区稻田的实时气象、土壤墒情,实现“足不出户管稻田”和“万亩农场一键管理”。

据了解,该平台配备了定时拍照摄像头、土壤墒情站、气象站、虫情测报仪和无人机等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采集气象数据、土壤温度和湿度、作物生长图像数据以及病虫害信息,记录水稻生产全过程,自动分析病虫害信息。数据采集后,经大数据模型分析并生成决策指令,为水稻科学化种植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虫情测报仪能够实时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避免盲目用药,既减少农药残留,又降低种植成本。”宾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该平台开通了“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系统”小程序,农户登录小程序后就可以查看植物生长、虫情、土壤墒情、气象等情况。

“我们会不定期开展智能管理平台使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用好智慧农业技术,让新技术成为农业生产的好帮手。”捷佳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陈彬表示。

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劳动力投入大、化肥农药使用不科学、产业链信息不畅通等问题,推动粮食生产由传统耕作方式逐步向智慧化转型。2025年,宾阳县水稻产量有望突破32万吨,水稻生产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如今,宾阳县以农田为媒、科技为笔,在八桂大地书写着水稻增产、农户增收的新篇章,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注入智慧动力。

智慧畜牧:探索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秋风送爽,走进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翔集团”)的智能楼房猪场,眼前是一排排整洁明亮的猪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正享用着美味“午餐”。

曾经,传统生猪养殖普遍面临着养殖场规模化程度不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不显著等产业发展瓶颈,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面临的课题。

转机,源于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扬翔集团创新探索的智能养猪模式正成为破题的关键。

2015年,扬翔集团启动实施智慧畜牧系统工程,建成4栋高层智能楼房猪场,存栏母猪约3万头。其中,单栋建筑占地仅十几亩,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近年来,扬翔集团与深圳数影科技合作,推出“FPF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对猪只的健康监测、疾病预警和精准饲喂,为猪场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据了解,饲喂系统采用AI营养算法,可依据生猪生长阶段自动配比饲料,下料精度误差控制在10克左右,不仅提升养殖效益,还降低了养殖成本。数据显示,通过精准饲喂,养殖一头猪的饲料成本可节约200元。

“我们在深圳和广州研发、在广西集成、在国内和东盟推出应用。广西和东盟国家在经济上的往来是非常密切的,我们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输出到东盟国家,推动‘人工智能+农场’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出海。”扬翔集团董事长莫金枝介绍,“FPF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已在扬翔集团下属猪场实现全面应用,作业智能化、决策自动化率超80%。该方案一经推出便受到相关企业的热捧,如今已在国内外90多家生猪养殖企业推广应用,带动生猪养殖效率显著提升,为区域养殖业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路径。

与此同时,扬翔集团采用工艺化处理技术对猪场粪便等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污水处理达标后再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在大田作物方面,效果同样显著。扬翔集团年产有机肥1.6万吨、氨基酸原液2700吨,还田利用1.8万亩,施用有机肥使作物产量提高约10%。

2024年,扬翔集团生猪出栏量485万头,远销广东、湖南、海南等多个省份,为全国生猪稳定供给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大型的农牧全产业链民营企业,扬翔集团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生猪全产业链,打造出“AI+料、育、养、宰、肉”一体化应用场景,成为智慧畜牧领域的创新典范,为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广西经验”。

智慧水产:节本减污增产提质

在广西北部湾,水产养殖也同样展现出蓬勃生机。东兴市万尾金滩地处京族三岛中的万尾岛南边,适宜的温度、纬度、盐度等指标对于南美白对虾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眼下,位于万尾金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一片繁忙,工作人员忙着将虾捕捞上岸后,通过货运专列运往区内外各大海鲜市场。

该基地由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树林公司”)建设,通过集成水处理技术、物联网、AI视觉监控等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南美白对虾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自动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成功构建,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实现无人化运行的重要基础,该系统由视觉神经网络、车间数据采集系统、AI车间主任决策系统和多功能执行终端4个部分构成。

其中,视觉神经网络通过AI全天不间断对养殖池水下实时监控画面的巡检与分析计算,实现对南美白对虾的水下自动识别、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成长系数分析、饱食度等养殖状况的AI自主分析与记忆,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中水质调控、饲料投喂和病害频发等难题。

此外,总控大厅依托光纤网络能够远程控制车间内的水电气、过滤、水温、自动投喂等,精准监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特征。

与此同时,公司采用数字化循环水处理技术,将养殖水体的有害物质去除后,对水体进行增氧调温,再将净化后的水体重新输入养殖池,实现了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

“对虾养殖池产生的含氮水体经池内底部排水管进入生物处理池中,先流经红树林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微滤机进行物理过滤、去除固体悬浮物后,再流入MBBR生物填料的‘自养硝化-好氧-厌氧耦合’生物滤池中进行脱氮处理,脱氮水体流经臭氧消毒器、渠道式紫外杀菌器消毒后,通过回流管道再返回至养殖池,养殖水体循环利用率可达98%以上。”红树林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冯殿勇表示。

据了解,通过自动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可有效降低南美白对虾疾病感染和环境污染风险,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与传统养殖相比,不仅降低了用地用水成本,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按照当前饲料成本计算,通过智能精准投喂,每斤虾就能节省饲料成本0.5元。

截至目前,红树林公司已经建成12座自动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车间,整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可实现全方位的作业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决策智能化以及全过程可溯源。据统计,公司每年可生产南美白对虾约80万斤,虾壳产出约25万斤,年产值超过2500万元。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自动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用科技守护着水产品品质,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为现代渔业描绘出崭新的发展蓝图。

智慧农机:及时精准对接供需两侧

10月15日,广西农机中心在来宾市举办了“广西农机”小程序、“滴滴农机”试点推广培训班,在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农户们纷纷拿起手机,现场演练平台的操作流程。

“以前我们种地经常遇到有活干却找不到农机手的烦恼,现在通过这个平台发布需求,农机手就能及时看到。不仅让农机手找我们更方便,也让我们找农机手更高效。”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广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莫丽荣兴奋地说。

为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农户“找机难”、农机“没活干”等问题,实现农户需求与农机服务的精准对接,近年来,广西农机中心创新打造了广西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集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可视化指挥大屏与微信便民小程序于一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业务一网通办,破解了传统农机监管难题,构建起智慧农机“一张网”管理新格局,助推农业迈向数字化转型。

“2025年,广西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农机供需匹配’为切入点,整合农机与农活资源,开发了‘滴滴农机’功能,为农户与农机手提供一站式匹配服务。”据广西农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户通过微信访问“广西农机”小程序,发布农活需求后,平台依托算法智能匹配就近农机手,可轻松实现找农活、找农机、找帮手等功能。同时,该小程序还整合了政务服务数据,提供实时查询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农机牌证和作业地块管理等服务。

目前,平台已整合一拖、沃得、雷沃、中联等农机企业6000多台农机数据,持续优化数据同步机制,保障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借助“广西农机”小程序,“滴滴农机”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实现作业面积测量、工钱实时结算。对于农机手来说,可以自由接单,填补农机空闲时间,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大大延长了作业时间,增加了作业收入。

如今,“滴滴农机”在来宾市开展试点推广与宣传,农户只需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可以像打网约车一样,及时实现农户和农机间的供需匹配。新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增添了新引擎。

智慧政务:让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我在社区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参加了技能培训,培训期间每天还能领取补贴。”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五指山老乡家园社区搬迁户韦大姐对社区推行的便民服务赞不绝口。

近年来,田阳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以五指山老乡家园社区为试点创新推行“农事城办”公共服务办理模式,让搬迁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社区创新构建‘一办三中心’(‘一办’即‘农事城办’管理办公室,‘三中心’即物业服务中心、党群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办理模式,在集中安置社区建设‘农事城办’服务中心,由公安、教育、民政、人社等15个部门派员进驻开展服务,不断拓展‘农事城办’的事项和范围,为搬迁群众提供多元化、开放式的‘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田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农事城办”服务中心推行“双线服务”模式,线上推行微信政务服务“码上办”,线下组建“固定服务岗”“流动服务岗”两支队伍,实行代办式、预约式、上门式服务,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的问题。

为推动更多事项全程自助办理,“农事城办”服务大厅还开通了“农事网办”服务系统,该系统专门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界面,群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自助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费用、申请农村低保和困难救济等业务,让“办事越来越便捷”成为群众的真切体验。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五指山老乡家园社区累计为搬迁群众提供身份证办理、不动产权证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缴费等47项“一站式”政务服务,办理各类事项超过16万件。

实践表明,数字赋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政务服务更加普惠便捷,实实在在增进民生福祉。

 

  • 作者:黄智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蓓
  • 来源:中国农网

 

首页    乡村振兴    广西以“智”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