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报道四
南宁发布2025-01-09 00:40
新谷归仓,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智慧农机纷纷登场,大展身手忙冬种……岁末年初,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南宁,依托温润的气候和良好的土壤条件,着力发挥特色优势强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高效发展。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坚持粮食安全底线不动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种粮增收。
种子是农业“芯片”,选用良种是丰收的前提。南宁市紧紧抓住良种“繁、育、推”关键环节,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实施水稻“看禾选种”行动,加快良种更新,加速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
目前,南宁市有2家单位入选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5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024年通过自治区审定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数量达149个,占全区64%。
良种更新,技术指导,机械助力,南宁农业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悄然蜕变。
据统计,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40.23万亩、每亩单产333.32公斤、粮食总产量213.4万吨,连续5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全区第一粮食生产大市地位持续稳固。
南宁以机械化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势头正兴,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奏响丰收“协奏曲”,正带领农民夯实粮食安全之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当下,武鸣沃柑集中上市,在素有“中国沃柑看武鸣”美誉的武鸣区,沃柑种植户忙得不亦乐乎,国内外水果采购商前往采购。
从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可以窥探南宁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富民。
目前,南宁沃柑、火龙果、茉莉花的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香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广西第一,蔬菜、淡水产品产量及林木采伐量居广西第一,水果、肉、蚕茧产量居广西第二。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不仅要立足于“特”,还要向“深”拓展,主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南宁市以全产业链思维,通过优化结构、建好平台、打响品牌等方式,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拓宽“邕系”农产品出乡之路。
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宾阳县、横州市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上林县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古辣镇、那桐镇获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