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胜利完成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创造彪炳史册的壮乡奇迹

  广西胜利完成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创造彪炳史册的壮乡奇迹

  黄文秀曾经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乐业县百坭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村里产业不断得到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唐晓薇/摄

  最近,广西推出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重磅举措:2021年至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大专项行动。这是继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之后,广西又一提升人民福祉的大手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中国减贫事业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广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举全区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收官,八桂儿女摆脱了千百年来的贫困束缚,与全国人民一道健步奔向小康。

  凝聚起攻坚克难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壮乡。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2017年4月19—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

  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对广西发展寄予厚望。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成为八桂儿女战天斗地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5年底至2016年初,广西“史上最严”的精准识别迅速拉开,在全国率先开展动态调整工作,一支1.7万人的五级扶贫信息员队伍活跃于田间地头,对建档立卡数据核实核准、信息常态化更新。

  找准了“病根”,广西锁定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靶向深度极度贫困。

  自治区37位省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村,连续6年直至脱贫;9112家单位定点帮扶5379个贫困村;2016年以来,累计选派驻县工作队队长222名、驻乡镇分队长2310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10379名、驻村工作队员60881名。

  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出台20个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构建精准帮扶到村到户的“1+20”扶贫政策体系。

  致力解决涉及民生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打响“四大战役”。持续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粤桂扶贫协作“五场硬仗”,不断夯实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

  一系列精准扶贫“组合拳”推出,捷报频传。

  “鲤鱼伴水水更清,星星伴月月更明,我们过上好生活,永远不忘党恩情……”这首《十颂党恩》山歌,如今在广西毛南山乡到处传唱。

  曾经“草帽能盖地”“望天吃水”“一里挂九梯”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尽锐出战,因地制宜引导群众林下种养,创建了193个示范园区(点)。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动林产加工、桑茧、香猪等八大扶贫产业稳步发展,毛南族贫困群众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

  脱贫致富后的毛南族群众代表怀着喜悦心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如期实现整族脱贫的情况。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12个民族自治县、3个县享受自治县待遇,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和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其中,大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石漠化片区县,贫困程度深、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比较恶劣、贫困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各类致贫因素相互交织,多维叠加。少数民族地区是困中之困、贫中之贫,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特殊区域必须采取非常之举。

  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率先垂范,亲自挂点联系少数民族贫困县。每个县、乡、村明确1名领导联系指导,深度贫困县分管领导原则上不再分管其他工作,集中精力抓扶贫。

  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额度、各项涉农资金新增部分50%以上投向少数民族贫困县,在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有所倾斜。

  对脱贫人口和摘帽村实施“四不摘”政策,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巩固发展脱贫成果。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动态监测,纳入防贫对象建立跟踪帮扶台账,落实动态帮扶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脱贫光荣”意识。广泛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等,潜移默化教育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开展争当脱贫攻坚“明白人”活动,实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有一名明白家底、明白政策、明白脱贫、明白感恩的脱贫攻坚“明白人”。通过三方见面、感恩教育、精神扶贫等活动,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通过智力扶贫、技能培训等,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靶心不变、力度不减,既要抓住目标任务,又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确保了少数民族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

  经过不懈奋斗,2020年,广西交出脱贫攻坚完美答卷:全区54个贫困县“清零”,贫困村“清零”,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年纯收入由2015年的2773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万元,翻了两番。

  真情诠释攻坚精神

  被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为“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2019年6月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与黄文秀一样,用生命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的扶贫干部、第一书记,在广西还有很多。

  去世前一天还和贫困户一起劳动的蓝标河,是广西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监测统计处处长,挂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2018年4月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不幸倒下,年仅44岁。

  脱贫攻坚以来,全区有176名扶贫干部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出生在湖北、工作单位在湖南、却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山里扎根26年的科技扶贫工作者曾馥平,已将毛南山乡当成家乡。父老乡亲则用谐音“真扶贫”,对这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环江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家人”表达了最朴实的认可与爱戴。

  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牌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娇小的身材蕴含着强大的力量。10年前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当村干,一干就是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她带领328户贫困户发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及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带领94户326人成功脱贫,实现整村摘帽。

  无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派出的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企业家、致富带头人,舍小家为大家,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激励八桂儿女践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发扬光大。

  新征程描绘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曾是国定贫困县的田东,2018年脱贫摘帽后,就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先后在10个乡镇启动了一批特色街区示范点建设,一个个新乡村呈现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新气象。

  全区各地争先恐后施展作为。站在新起点,壮乡人民没有骄傲自满,没有松劲歇脚,而是接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自治区作出重大决策:从今年起至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大专项行动,聚焦乡村“形、实、魂”全面提升,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发展基础条件,计划建设项目超过1.1万个,完成投资约7480亿元,有效增加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兴旺为主导,推动实施粮食安全保障、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提质、乡村旅游和健康产业壮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扶持、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五大工程。

  ——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实施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九大专项行动,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乡村供水保障、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乡镇污水垃圾治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升、乡村电气网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等。

  ——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围绕提标扩面,实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推进3303个项目,实现基础教育提质扩容和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公共社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

  一幅幅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乡村新图景,正在八桂大地铺展开来。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