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花篢镇大安村养好生态鱼 脱贫添动力

  今天的《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专栏关注的是荔浦花篢镇大安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安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凭借依山傍水的优势,确立了发展生态养鱼的思路,建起生态鱼养殖基地,使生态养鱼成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助推器,为脱贫攻坚增添了强劲动力。

  在大安村生态鱼养殖基地,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忙着把鱼从生态鱼池中捞起来,称重、装袋、打氧、贴签,精致安全的包装既能保证生态鱼的新鲜又方便运输。大安村村委主任肖星友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内共有驯养池子40个,池内引入生态无污染的山泉水,安装了增压和增氧设备,池内驯养的鱼经过长达60天的微生态制剂解毒、中草药除虫、瘦身等净化流程才能变身,成为生态鱼。

  荔浦市花篢镇大安村村委主任肖星友:“我们当初了解到我们普陀河是有山泉水流下来的,水质很好,所以我们就把河水引到这里来。开始投入成品鱼,经过瘦身驯养,提高鱼的品质,再投入到市场,从中获益。”

  据了解,目前基地内的每个“鱼池”内都配备了增氧装置,能够使池水时刻循环流动,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这种养鱼技术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的特点,而且周期短、效益高。花篢镇党委委员李琴秀向记者介绍,目前,基地内的每个鱼池大概可以投养400斤鱼,养鱼周期为两个月,按照市场价每斤12到15元计算,全年产值可以达到20万元,纯收入5万元以上。

  荔浦市花篢镇党委委员李琴秀:“我们邀请村里面有养鱼技术的村民来进行指导,同时叫他们技术入股,同时还聘请了村里面的贫困户到我们基地来做临工,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尝到了生态鱼养殖的“甜头”后,大安村下一步将扩大养殖的规模,发展杂鱼的养殖,制作鱼干,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以及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荔浦市花篢镇党委委员李琴秀:“这几年的销量也挺不错的,下一步我们打算扩大规模,增加竹鱼、小龙虾等品种,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脱了贫的村民生活变得更美好。”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