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深山瑶寨踏歌声

  1月13日20时,在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凤东姑家门前的灯光穿过夜色,照亮了进家的路。吃过晚饭后,她让丈夫搬来音响,开始播放自己录制的瑶歌——这首原生态的合唱缠绵悱恻,如山涧中的溪水,表达出一种热情、一种希望。

  随着歌声响起,凤东姑的姐妹们陆续赶到她家来排练。年关将至,她们要排出一个节目,在春节期间表演。凤东姑告诉记者:“我们排练传统的土瑶蝴蝶舞,背景音乐就是我们唱的这首歌。我是从小跟着长辈们学的,现在要教会她们。”

  怀有希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土瑶群众善于在节日里用歌舞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年,凤东姑和丈夫陆续发展了40亩杉树、15亩茶叶、4亩油茶、3亩大肉姜。“这段时间大肉姜的价格还算不错,每公斤8元左右,管理好一点,亩产能收1500公斤。”凤东姑说,“虽然这些年发展生产忙个不停,但心却是热的。”

  土瑶是瑶族的稀有支系,分布在平桂区6个深度贫困村,槽碓村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底,槽碓村有贫困人口166户91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3.14%。当地人有种植经济林的传统,在2017年之前,该村只有9000多亩杉树、400亩茶叶、492亩生姜。

  为了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平桂区通过产业奖补政策激励、集体产业示范及致富带头人带动等举措,使该村杉树发展到1.8636万亩、茶叶1496多亩、生姜865亩,提前实现了“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特色产业发展目标。2019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1%,并实现了住房保障率、医保参合率、贫困生入学率均达100%的目标。

  另外,该村还结合民俗特色建设了竹编、瑶绣等“扶贫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并通过入股分红、村集体茶园出租和茶叶销售,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6000元增至2019年10.81万元。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村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跟上了,全村都通了路,群众喝上了安全水,电视信号也通了……槽碓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该村有31户184人易地搬迁至平桂老乡家园,还有162户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政府还投入160万元修缮槽碓小学,解决了一至三年级61名学生的上学住宿问题,并组织四至六年级174名适龄学生到城区学校接受寄宿制教育。

  “各个屯赶紧报节目上来,抓紧排练,别误了演出。”1月14日,河池市金城江区长老乡金洞村两委再次通知各村民小组。

  该村计划在大年初三,举办一场迎春文艺演出。整个活动预算2.5万元-3万元,除了村民自发募捐外,其余从村集体经济收入里出。驻村第一书记余安居很有底气地说:“村里今年有钱了,让乡亲们乐呵乐呵。”

  活动方案一提出,就受到村民们的热捧,纷纷报名参与。党支书莫树生说:“这类活动大家期盼已久。以前也想组织一些活动,但村里没钱啊。”金洞村是自治区极度贫困村,全村331户1052人,2015年精准识别时,有贫困户177户630人,贫困发生率接近60%,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分钱也没有。

  不仅是金洞村,在2015年底,该区有48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想起以前的“苦日子”,莫树生感叹穷家难当,村里要搞些小活动、修路铺桥,都得四处化缘,没钱办事让村两委腰杆硬不起来,讲话没人听。

  面对短板,金城江区采取部门联动、多种联营、抱团联合、跨村联建、结对联帮的“五联”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金洞村决定利用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建设扶贫车间种植食用菌。2019年,第一批1.07万棒菌棒进场,当年就有了收入。余安居说,去年有3万多元收入,今年预计超过10万元。

  近日,记者走进菌棚,看到数名工人忙着采摘、打包、装车。大约半个小时,几十袋食用菌装车完毕,被拉往河池城区的超市进入百姓餐桌。据悉,由于管护得力,金洞村的食用菌品质好、价格高,批发价每公斤10元左右。正忙着采摘香菇的贫困户韦凤女说,自从村里开始种菌,她就多了一个干活的门路,一天有100元左右工钱。在采摘等用工高峰期,基地每天能安排5-8名贫困群众务工。

  金洞村的收入门路越来越多:建立养殖基地、入股木材厂和制药公司、光伏发电等,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在“五联”模式带动下,金城江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2019年,全区12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4万元。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