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扶贫车间”是精准扶贫的妙招

  贺州市平桂区抓住了贫困人口致富的牛鼻子,“扶贫车间”就是该区精准扶贫的妙招,“造血性”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收入难题,走出了一条短平快的就业创业脱贫新路子,目前,该区已建成且正常运营的就业扶贫车间有149家,解决了13600多名劳动力就业,有4250多名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创业增收,这实在是令人倍感欣慰的好消息。

  出台政策引领,发展扶贫车间。“我们公司主要从事箱包生产、皮鞋制造、其他制鞋业、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塑料零件制造;塑料保护膜制造、服饰制造等,分为车工、包装工、技工等种类……”该区“扶贫车间”,贺州市超群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涂彬介绍着。据悉,该区委、区人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就业扶贫车间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把车间建设向镇村一级延伸,由本级财政安排产业发展基金,每个贫困村150万元,每个非贫困村25万元。再给每个贫困村安排村级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奖补资金15-35万元。在该辖区内企业和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户家庭人口,由本级财政另外给予其每月工资10%的奖补;对于吸纳贫困家庭人口就业的平桂辖区内企业和就业扶贫车间,按月给予其吸纳贫困群众工资总额的15%作为奖补金,对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人口就业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同时,建立企业联系土瑶村“6+1”制度,实行“一企一策”,引导企业与土瑶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优先招用土瑶贫困劳动力入企就业,在原有奖补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土瑶贫困群众前3个月每人每月1500元的就业实操补贴,给就业者前两个月2500元/月的保底工资;有的企业则给贫困家庭员工工资较其他工人多200元/月,是中共党员的则再加100元/月工资等,让贫困群众真正的实惠。确保贫困群众、企业双受益,双促进。

  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兴建扶贫车间。该区近年来加快特色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主打产品有黑茶、水生蔬菜(莲藕、茨菇、马蹄)、大肉姜、富硒米等,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特色优势,以“公司+基地+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引进科技型企业贺州市天洲茶叶有限公司,依托平桂传统的黑茶产业基础,在平桂区沙田镇狮南村建立瑶乡黑茶加工生产基地(就业扶贫车间),在沙田镇狮东村大冲老寨土瑶竹编(即茶叶包装)就业扶贫车间,构建起了黑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养茶、竹编加工于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仅此一项,解决了附近141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问题。还创新实施“寄茶于民”,即鼓励引导企业将养茶环节转移到附近贫困户家中寄养,企业按照每户100-400件(茶)标准委托附近贫困户养护成黑茶。此举既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又给附近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贫困群众除了获得每年养护费30元/件的收入外,还参与企业分红,由此,寄养贫困群众每年可增收约4000-15000元/户;区内贺州嘉宝食品、正丰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了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物流、电商、中央厨房等就业扶贫车间,辐射带动了区内其他农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建设就业扶贫车间。该区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建扶贫车间的模式,推动和促进了贫困地区的资源变产业,农民变工人,农民变股民步伐,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有效的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创业增收的同时,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就近引导广东资源,共建扶贫车间。“我家里有3个孩子需要照顾,我是单身母亲,也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到远处务工,工厂建在了家门口,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有了这份稳定收入,我一举甩掉了‘穷帽子’。”正在车间忙碌的“老乡家园”移民搬迁户邓春花说。据悉,该区抢抓“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东融”机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平桂。一方面,引进广东企业依托“老乡家园”建扶贫移民就业大车间。解决了移民搬迁困难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问题的同时,也加快了扶贫移民搬迁目标实现。如:平桂依托扶贫移民“老乡家园”(搬迁总人口23300多人)创业园及周边闲置土地、旧厂房多等基础条件,倾全区之力引进广东超群实业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扶贫大车间,探索形成了“政府+协会+扶贫车间+移民”的模式,实现了政府政策有落实,企业用工有保证,移民就业有奔头的目标。目前“老乡家园”附近现有就业人口20-600人规模的扶贫车间4家,共吸纳移民搬迁困难群众650人就近就业。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各乡镇引导返乡农民工,带资金、带技术到区内贫困村合作共建扶贫车间,以及就近引进广东轻工业辅料,通过“总代理+分代理+扶贫车间+家庭作坊”模式,建立灯饰、数据线、耳机、雨伞配件、民族刺绣等手工加工扶贫车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将就业扶贫车间建在了农村群众“家门口”,目前全区建立村级扶贫车间达67家。扶贫车间的建立,不但帮助贫困群众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病、残等困难群众就业难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同时,还扭转了农村社会风气。仅此一项,解决了近219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问题,实现了贫困家庭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了5人户以下贫困家庭“一人就业一家脱贫”目标。

  强化技能培训,服务扶贫车间。该区依托贺州职业技术学院、贺州学院等资源,对区内扶贫车间在岗人员开展分层分级技能培训,确保贫困群众及时掌握就业创业技能获取更高报酬。对贫困群众凡参加技能培训的,除享受交通费和误工费补助外,还根据培训工种每人给予额外奖励200-500元。2018年以来,共开展农业技术,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工业文化旅游产品加工技术、营销艺术、缝纫、竹编、灯饰加工、瑶绣各类等业务技能实用技术培训18期(次),参训贫困劳动力4036人;另,贺州超群实业有限公司、天洲茶叶有限公司等就业扶贫大车间按照生产工艺需求,共培训扶贫车间在岗技术人员780多人,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助推了扶贫车间高质量发展。

  该区人社局杨正杰局长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贫困的人有尊严地脱离贫困,有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区就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迈出一大步。目前,“扶贫车间”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扶贫举措。这种方式把过去简单的送钱送牛羊到家变成现在的送工作到家门口,实实在在地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扶贫车间”是我区精准扶贫使用的妙招之一。”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