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持之以恒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近年来,南丹县以高质量提升贫攻坚质量为统领,以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减力度、摘帽不降标准、摘帽不停创新为攻坚原则,致力让贫困群众致富有路子、过上好日子。

  深处高寒山区的城关镇四山村,突出党旗领航,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将红心猕猴桃打造成畅销区内外的网红产品,每年700多万元的收益让群众致富道路越来越宽广,让村集体经济收入随之水涨船高。

  摘帽不摘政策。在整县脱贫摘帽的新时期,该县更是多方凝聚多方里面,以村委为着力点,以两新党支部为带动力,以336名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为牵引力,以全体帮扶干部为发动力,积极实施“村委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两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大力度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十大百万”“5+2”扶贫产业,更进一步增强产业造血功能和群众致富能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去年底,该县共有834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9.42%;47个贫困村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16个,覆盖贫困户586户;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3万元。

  日前八圩扶贫产业园区就近招聘安置区贫困群众及周边群众的喜事成为了南丹及河池乃至全区的网红“大实事”,为南丹群众就近就业开辟了新道路。

  摘帽不停创新。面对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留得住、能发展”攻坚新问题,该县以提升安置新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造血功能为重点,强化措施、创新而为、精准施策,确保让移民新区成为安居乐业、团结和谐的幸福新区。出台下发5大行动计划和一系列政策,成立临时党支部3个、“党群服务中心”2个、“党群联络站”1个,选举产生楼长和片区小组长,全部落实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作补贴。采取“政府引导、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出台“三年免租+社保补贴+扶贫车间补贴”优惠政策,建立八圩扶贫产业园区,引进5家企业进驻,为2500人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在里湖王尚安置区成立景区管理委员委员会,按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推进游项目开发,吸收3000多名群众投身景区绿化、硬化、美好建设中。

  “搬到新家后,条条水泥路修通家门、块块草坪铺绿家园、颗颗树木栽满山间,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住着也越来越舒服了。”家住在里湖王尚安置新区的何文兵向游人介绍安置区的变化。

  摘帽不减力度。2018年,该县先后投入2亿元在3个集中安置区及6个分散安置点实施社区学校、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筹集资金2079.28万元,升级硬化通屯道路39条66.99公里和新建砂石道路1条;统筹资金821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6个;整合资金600多万元新建和修缮42个村级办公场所;投入271.6万元新建便民桥梁22座257延米......各村屯办公、出行、饮水条件及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该县都将“控辍保学”作为整县脱贫攻坚的重大工作来抓,县委统一领导,各乡镇、村委逐级推进,县检察院、公安部门联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帮扶干部入户实施等层层加压、人人施策,共劝返了中小学生约300人,有力的推进教育扶贫发展。

  摘帽不降标准。该县以“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为重要着力点,确保做到民生工作标准不降。稳步抓好“党建+教育扶贫”,落实教育帮扶“双线四包”责任制,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100%入学;做好易地搬迁户子女入学分流安置工作,解决了1465名搬迁户子女入学问题;发放“两后生”补助和短期技能培训以奖代补资金共29.26万元,有力解决了273人在学习难的问题。稳步抓好“党建+健康扶贫政策”,为全县3229人建档立卡患病贫困人员报销金额共1911.41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此外,该县还通过生态补偿一批、转移就业一批、社会兜底一批等民生工作,持续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赞 (0)踩 (0)

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公众号

广西县域经济网公众号